腺病毒-PB轉座系統
眾所周知,慢病毒載體作為基因傳遞的工具很大一個優勢就是具有整合特性,非常適合構建穩轉細胞株,但包裝容量小、病毒滴度低也是限制它大顯身手的弊端所在,因此只適合常規基因,而無法實現較大基因的穩轉株構建。而AAV雖然是體內研究的理想載體,但由于載體容量等原因也無法實現較大基因在體內的長期穩定表達。因此,開發一種新的基因傳遞工具對于較大基因的體內外研究至關重要。
腺病毒包裝容量大,幾乎能感染所有類型的細胞,容易制得高滴度的病毒,而且非常適合體內外研究,因此利用腺病毒來制備穩轉株并實現基因在體內的長期穩定表達,可能是開發這一新型工具的重要突破口。然而,腺病毒感染細胞只能實現基因的瞬時表達,單從這一點考慮,恐難實現。如何才能發揮其長處,彌補其短板,是需要攻克的難點。
Gene delivery
這不,最近小編聽說,腺病毒已經“拓展業務”跑來做穩轉株了,這是怎么回事兒?原來,腺病毒深化了對外交往,與PiggyBac(PB)轉座子開展了合作。我們知道,PB轉座子是研究基因功能,制備轉基因動物及基因治療的優良載體,具有廣泛宿主譜,通過“剪切-粘貼”機制介導外源基因的穩定整合與表達。但其目前應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通過質粒轉染,而質粒載體本身存在轉導效率低、非整合等弊端。因此,本次腺病毒與PB的合作將是值得萬眾期待的。
腺病毒與PiggyBac(PB)強強聯合
一、轉座子系統介紹
轉座子又稱跳躍因子,是基因組中一段可移動的DNA序列,它們可以直接從基因組的一個位點“跳躍”到另一個位點,轉座子發生位置轉移的過程即為轉座。轉座子載體系統轉座時可攜帶一段外源DNA序列,從而實現目的基因的轉移。根據轉座機制的不同,可將轉座子分為兩大類:逆轉錄轉座子和DNA轉座子。逆轉錄轉座子以RNA為媒介進行轉座,采用“復制-粘貼”機制,即先將自身DNA轉錄形成RNA中間產物, 再逆轉錄產生新的DNA拷貝,最后插入基因組的其他位置實現轉座, 而原位點的轉座子保持不變。DNA轉座子則以DNA為媒介進行轉座,采用“剪切-粘貼”轉座機制,在轉座酶的作用下, 轉座子從原位置切除下來并整合到新的位點。DNA轉座子相對逆轉錄轉座子而言,轉座效率高,易被人為改造,因而應用較為廣泛,其具體轉座機制如圖1。
圖1. DNA轉座子轉座機制示意圖
野生型的DNA轉座子中通常含有轉座酶編碼序列,轉座酶通過識別轉座子兩端的ITR(反向末端重復序列),介導轉座子發生轉移。經人工改造后,中間的轉座酶編碼序列可被其它外源DNA序列所替換,在細胞中轉座酶存在的情況下發生轉座,從而將外源DNA插入基因組中,實現轉基因操作。
圖2. DNA轉座子實現轉基因操作的機制示意圖
A:野生型DNA轉座子 B:人工修飾的轉座子載體 C:轉座酶表達載體
目前,已在真核生物中發現數10種DNA轉座子,具體分類和特征如下:
圖3. 真核生物DNA轉座子分類
轉座子可以在基因組任意位置插入和切除,常用于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中。目前發現的可用于哺乳動物基因轉移的DNA轉座子系統主要有3類:類hAT轉座子Tol 2,兩個類Tc1轉座子Sleeping Beauty ( SB) 和 Frog Prince ( FP),Piggy Bac超家族成員Piggy Bac(PB)。其中,PB轉座系統憑借其轉座效率高,宿主范圍廣等優勢,近年來已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也是本文的介紹重點。
二、PB轉座系統
1、結構特點
PB轉座子屬于DNA型轉座子,全長2476 bp。PB轉座子末端為長13 bp的反向重復序列(ITRs),在其內部不對稱分布有19 bp的亞末端反向重復序列(sub-ITRs),sub-ITRs中間有一個1.8 kb的開放閱讀框,編碼594個氨基酸的piggyBac轉座酶,分子量為64 kDa,該轉座酶是轉座子轉座過程所必需的。
圖4. PB轉座子的結構示意圖
2、轉座模式
PB轉座子的轉座遵循“剪切-粘貼”機制,在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DNA中靶向TTAA序列。當piggyBac轉座酶蛋白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時,它會與轉座子的反向重復序列結合,切割DNA并釋放轉座子兩端的3’-OH,3’-OH攻擊互補鏈5’端的TTAA序列并形成發夾結構,從而將轉座子從質粒主鏈中釋放出來,斷裂的質粒主鏈會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重新連接起來而不留下任何痕跡。與此同時,目標染色體的特定位點(TTAA位點)被剪切為粘性末端雙鏈斷口,切下的PB轉座子在PB酶的作用下連入被切開的目標染色體中并把粘性末端補平,從而導致被插入目標染色體的轉座子兩側都存在TTAA。
在大多數應用中,piggyBac轉座酶和piggyBac轉座子分別由兩個單獨的質粒攜帶,通過瞬時轉染的方式導入細胞,因而會逐漸丟失,轉座酶的丟失使轉座子在宿主基因組中實現永久整合。當細胞中再次表達PB轉座酶時,會把轉座子從宿主基因組上切除,使宿主基因組恢復原狀,序列不會發生任何改變,這稱為“無縫切除”。
圖5. PB轉座子的作用機制
3、優勢
①轉座效率高。 PB轉座系統靶向于基因組的TTAA位點,而在基因組中TTAA序列出現較為頻繁,平均每246 bp便會出現一個TTAA位點。
②裝載容量大。PB轉座系統攜帶的外源片段可長達幾十Kb。
③可介導外源基因的穩定整合和表達。
④插入位置易檢測。可利用反式PCR方法迅速而精確地進行突變位點的檢測。
⑤可以實現“無縫切除”。轉座酶的再次表達可將導入的外源基因切除, 而不影響內源基因的表達。
三、腺病毒與轉座子聯手,助力體內外研究
在實際應用過程中,轉座酶和轉座子分別被構建在兩個載體上,而后導入細胞。無論是質粒組還是腺病毒組,添加轉座酶組細胞存活數量要遠遠多于未添加組,說明轉座酶在轉座過程中的必需性;而腺病毒組細胞存活數量整體多于質粒組,說明腺病毒轉座體系的效率更強。(圖A、B為質粒轉座體系,圖C、D為腺病毒轉座體系)
質粒轉座子體系 pk 腺病毒轉座子體系
1、腺病毒轉座體系較質粒轉座體系效率更高
首先,我們將PB轉座子和轉座酶分別構建至腺病毒載體并包裝腺病毒,分別通過質粒和病毒感染兩種方式處理A549細胞。發現,質粒轉染48小時,Puro加壓7天后,加轉座酶組細胞大量存活,而對照組細胞幾乎全部凋亡。腺病毒感染48小時,Puro加壓兩周后,加轉座酶組細胞穩轉擴增,對照組細胞逐漸凋亡(如下圖所示)。這說明,轉座酶在轉座子轉座過程是必需的,且腺病毒轉座子比質粒轉座子轉座效率更高。
質粒組與病毒組實驗結果
2、腺病毒-PB轉座體系效率分析
為評估腺病毒-PB轉座體系的轉座效率,我們對腺病毒組存活細胞數量進行了分析。計數與染色結果顯示,加轉座酶組的存活細胞數量是未加轉座酶組的近33倍(如下圖所示)。
腺病毒組存活細胞數分析
結語
腺病毒與PiggyBac轉座系統的融合,既可進行細胞的高效感染,又可實現外源基因在宿主細胞的穩定整合與表達。因此,如果您有基因的穩轉需求,無論是常規基因還是較大基因,常規細胞還是難感染的細胞,體內研究還是體外研究,都可以優先選擇腺病毒-PB轉座體系。利用這一體系可以完美地解決穩轉株構建以及外源基因在動植物體、組織中穩定表達的難題,尤其是對那些較大基因來說,這一體系尤其適用,歡迎各位老師咨詢訂購!
維真生物腺病毒-PB轉座系統部分載體
載體名稱
|
啟動子
|
抗生素
|
熒光蛋白
|
pADM-PB-CMV-EGFP-mCMV-Puro
|
CMV
|
Puro
|
GFP
|
pADM-PBase
|
CMV
|
/
|
/
|
參考文獻
[1].Yusa, K., piggyBac Transposon. Microbiol Spectr, 2015. 3(2): p. MDNA3-0028-2014.
[2].Woodard, L.E. and M.H. Wilson, piggyBac-ing models and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. Trends Biotechnol, 2015. 33(9): p. 525-33.
[3].Hickman, A.B. and F. Dyda, DNA Transposition at Work. Chem Rev, 2016. 116(20): p. 12758-12784.
[4].Feschotte, C. and E.J. Pritham, DNA transpos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eukaryotic genomes. Annu Rev Genet, 2007. 41: p. 331-68.
[5].Wu, S.C., et al., piggyBac is a flexible and highly active transposon as compared to sleeping beauty, Tol2, and Mos1 in mammalian cells.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, 2006. 103(41): p. 15008-13.